当前位置: 资讯 > >正文

重庆磁器口古镇景点介绍

来源:喜哥旅游    时间:2023-07-08 13:17:59

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为重庆"新巴渝十二景",巴渝民俗文化旅游圈。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南街1号,沙坪坝区东北部嘉陵江畔。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形成天然良港,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磁器口古镇总面积32.5万平方米,其中保存完好的古镇核心区14.3万平方米,分布于马鞍山东侧和东南侧。磁器口古镇,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和民间文化,各具特色。

1、重庆磁器口古镇历史沿革


(资料图片)

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岩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年),因为这里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明建文四年(1402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逃出皇宫后削发为僧。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长达四五年。世人知情后,就以皇帝真龙天子曾经隐居在此的事实而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白岩场也被改称为龙隐镇。清朝初年,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

民国时期,龙隐镇成为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的集散之地。民国七年(1918年),瓷器本地商绅集资在镇中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远销蜀外。龙隐镇里,瓷器业最发达时有70多家。据资料统计磁器口每天有300多艘(船均载重10吨)货船进出码头,有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达1670多家,摊贩760多户。码头河坝中搭建起临时街道,有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还有专业性的木竹街、铁货街、陶瓷街和猪市、米市,各有一地,各为其市。这些商人渐渐为龙隐镇改口,叫成了瓷器口,缘由是这样更贴切、顺口。后来,又被叫成磁器口。

2、重庆磁器口古镇的景致

重庆磁器口古镇的景致分布

古镇依山而建,由山起城。以磁器口正街和横街为骨架,42条巷道垂直于正街和横街向马鞍山脊和溪沟边缘呈枝状发展,形成特征明显的树枝状平面格局。正街和横街宽3-6.5米,将嘉陵江水运码头、宝轮寺及外围交通干道联为一体。古镇旅游项目众多,包括有水观音、建文亭、文昌宫、建文帝雕塑、凤凰廊、江月楼、华子良脱险处、宝轮寺、更夫、林森题刻、慈航普渡、文殊殿、大雄宝殿、清水门、后浪广场、龙山义学旧址、磁器口金融区旧址、桥头观音、七七电影院旧址、磁器口人文长廊、老巷居、深水井、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宝善寺、宝善宫茶文化馆、清代民居、钟家院、名人墙、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雕塑、清代翰林旧居、十里桃林、金蓉门、瓷器长歌、磁器口后街、燕居福堂、许愿池、翰林桥、梦幻冰雪艺术展、沙坪学灯、金碧桥、财神居、龙隐禅院、药师殿、重庆记忆博物馆、架高来石刻、磁器口后街公园、临江亭、井中天广场、黄桷坪牌坊、磁器口赋碑及石碑、磁器口古渡口等景点。

重庆磁器口古镇的主要景点有:

(1)磁器口古渡口

磁器口古渡口(码头),位于嘉陵江边,是千百年磁器口历史的见证。形成于唐宋之间,繁荣于明清之际,民国时达到极盛。民国十四年(1925年),国民政府专门设置囤船,开通磁器口至桂花园航线。据民国时期《巴县志》记载,“龙隐镇水路交会,极便舟楫,为重庆西之重镇”这里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江面开阔,水势平稳,船舶停靠十分方便,自古便是天然良港。民间流传磁器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那时的磁器口码头,商旅川流不息,千帆过境,号子起伏,渔家灯火,船舶穿梭,盛极一时。

(2)重庆记忆博物馆

重庆记忆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街道磁南街1号,馆内以实物、图片展等形式展示古镇的千年魅力。博物馆里重庆火锅、吊脚楼、艺人茶馆等微缩模型和老照片令人更直观地感受地道的巴渝文化,收纳重庆百年记忆。在博物馆内能看到木雕、蜀绣、脸谱、剪纸、捏面人等古老技艺,在磁器口都有迹可循。博物馆还通过器物加历史资料的方式,展示了沙坪窑瓷器开山鼻祖“江氏家族”的过往。康熙初年湖广填四川时期由福建迁移到磁器口的江氏家族是制瓷世家,代代相传,沿袭八代。正是在江氏家族制瓷工艺的影响带动下,其他陶瓷厂在此聚集,助磁器口形成产、运、销一条龙的陶瓷产业。

(3)磁器口后街公园

磁器口后街公园,位于重庆市沙坝区西北部磁器口古镇,占地约2.2万平米,是沙坪坝磁器口片区整体规划升级的重要一环。公园位于片区内三山(即歌乐山、凤凰山、金碧山)环绕的中心-马鞍山,是基地内海拔最高的山丘,周边视野开阔,磁器口古镇著名景点的宝轮寺以及历史悠久的歌乐山脉、凤凰山脉尽收眼底。沿着蜿蜒的青石板路漫步后街公园,绿影葱葱,流水潺潺,享受周末安逸的慢生活。

(4)清代翰林旧居

清代翰林旧居,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黄桷坪1巷12号,是重庆中心城区保留下来的古代私塾,当年很多学子向往之地,如今在磁器口依稀可以看到它的旧时光。清朝乾隆年间,磁器口孙家有私塾学馆,名“鲤石草堂”,百姓称“鲤石学舍”。清代中后期,孙家先后高中三名举人,同时,在此读书的磁器口人黄钟音高中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另一名学生段大章也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因此,当地老百姓又称鲤石草堂为“翰林院”,有“一门三举子,五里两翰林”之说。清代翰林旧居房屋现保存中院,内庭有小拜月台,是当年主人举行家庭祭的地方。

(5)钟家大院

钟家大院,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的古镇磁器口,建成时间约在1890年。钟家院的主人为磁器口土生土长的钟云亭老先生。其自幼聪颖,经亲友引荐成为慈禧太后的外采办。后来,钟云亭获准告老还乡,便在北京请人设计了房屋图纸,回到老家磁器口修建房子,这便是现在的钟家院。该院子天井宽敞,轴线对称严谨,颇有北方四合院韵味。但其建筑材料所用的小青瓦和建筑结构上的穿逗木架及极具南方民居特色。钟家院主要展现巴渝生活形态,并在院内设有瓷器陈列馆“磁堂”,主要展现磁器口瓷器制作鼎盛时期的相关人物、事件及作品,还原磁器口曾经的商贸繁华和历程变迁。

(6)宝轮寺

宝轮寺,位于磁器口过街楼对面,背依白岩山,面对嘉陵江。宝轮寺后面原有一石岩,名曰“白岩”,故镇亦名曰“白岩镇”。据《巴县志》记载,其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它至少已逾1000余年的历史。传说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逼迫退位而辗转流落到磁器口时,曾在此挂单隐居。故此寺庙过去又称龙隐寺。宝轮寺,范围大,占地广,由白岩到马鞍山直到童家桥,庙宇相连,到处都是佛像金身,庄严肃穆,石壁刻有五百阿罗汉栩栩如生。

(7)七七电影院旧址

七七电影院旧址,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磁器口民俗馆该馆前身是“七七”电影院的旧址。1939年7月21日夏云瑚等人在磁器口创办“七七电影院”这是重庆第一个乡村电影院,也是当时沙磁区唯一-所电影院。该电影院大多放影有关抗战宣传、社会教育工作和中国电影制片厂的影片,同时也编排上演一些进步的戏剧,如:郭沫若的《棠棣之花》、曹禺的《雷雨》《日出》等著名戏剧均曾在此演出过。现在这里已改建成为古镇民俗馆,馆内二楼是公益展场,每月均有不同主题的书画展、实物展等,已经成为磁器口非常重要的文化展示窗口。

(8)黄桷坪牌坊、磁器口赋碑及石碑

黄桷坪牌坊、磁器口赋碑及石碑,位于重庆沙坪坝区古镇磁器口。牌坊这种建筑形式是由古代的"衡门"演变发展面来的,它最初只起着空间分界、标识导引和装饰美化作用,历经唐宋,终于在宋代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建筑形式。在磁器口牌坊大门的左边,有一块《磁器口赋碑》,这是磁器口民间书法家,乡土诗人朱墨先生所撰,并书写,由磁器口民间雕刻工张石匠勒石刻成。碑文洋洋洒洒数千字。从磁器口的历史到今天,并展望磁器口未来的辉煌前景。在牌坊大门的右边,立有一块非常自然的大石头,这石头是磁器口嘉陵江段的天然卵石,历经万载打磨,疑聚百世沧桑,号称"嘉陵石",上面书有"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几个大字。真是古镇沧桑,尽在不言之中。

(9)深水井

深水井,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的古镇磁器口。这里的深水井,颇有一番来历,它又叫"生水井"、"僧水井"。相传,这里原有一口枯井,明建文帝辗转流落到磁器口时,饥渴难耐,又要躲避官兵的盘查,慌不择路时,一头栽进了这口枯井之中。说也奇怪,就在建文帝哀叹时运不济时,井里突然冒出一股清泉,甘甜可口,建文帝饮后,不觉精神大震,饥渴顿消。后出家到磁器口的宝轮寺。自从此井有水后,磁器口其它水井也陆续有水了,当时人们称其为"生水井",后来才知是建文帝引来的,但他当时已当了宝轮寺的僧人,人们便起名为"僧水井"。再后来,井也越淘越深,人们也就称之为"深水井"了。后来,又有人买下了这块地皮,盖了房子。

(10)宝善宫茶文化馆

宝善宫茶文化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正街128号。宝善宫是磁器口九宫十八庙中的著名道观。前门“宝善宫教育博物馆”几个大字,为著名书法家屈趁斯所书。大门上的“宝善宫教育博物馆”,则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的小学老师范仲琳所书。宝善宫修建于清朝年间,其建筑与道家“金、木、水、火、土”的阴阳五行观念相符合。大门不在道观轴线正中,而是偏向东南,面向嘉陵江,依道家水火相克理念,寓意木房子怕火,便用水来克。进入宝善宫可品茶会友,也可听戏休憩。

3、结束语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被赞誉为"小重庆",磁器口古镇开发有榨油、抽丝、制糖、捏面人、川戏等传统表演项目和各种传统小吃、茶馆等,每年春节举办的磁器口庙会是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吸引数万市民前往参与。

X 关闭

精心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建筑工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