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是 胃食管反流病 (GERD) ,就算是别的病种,除了那种开放性的骨折,估计大多数患者都想“保守治疗”,能忍则忍,不到万不得已绝不选择手术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是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尽管这种手术创伤小、愈后快、效果良好,但大多数患者还是愿意选择药物治疗。
【资料图】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选时而谋,择机而动”。一旦胃食管反流病发展出现这几种情况,大家还是不要再忍了,建议手术治疗更好。
1
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 (RE) ,又称 糜烂性食管炎 (EE) ,是胃食管反流病的胃镜下的典型表现之一。
我们看到一些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胃镜报告,在反流性食管炎后面标注了几个英文字母,如LA-A、LA-C之类的。这里的LA指的是 洛杉矶标准(分级) ,之后的A、B、C、D就反映了食管黏膜的糜烂程度,A和B级属于损伤程度较轻的,而C和D级则是最严重的。
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需要长期的药物维持治疗,不仅增加了药物的经济负担,也同时增加了药物的副作用和潜在风险,若停止服药又会造成症状反复发作。因此,包括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在内的各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指南都建议,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应作为一个积极考虑手术治疗的指征。
2
长段巴雷特食管
巴雷特食管 (Barrett食管,BE) 也是胃食管反流病的类型之一,表现为食管近胃端的黏膜被胃或肠道的黏膜细胞所替代,医学术语称之为“化生”,而伴有肠黏膜上皮化生的巴雷特食管发生 食管腺癌 的风险更高,是目前唯一被公认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巴雷特食管的面积、纵向长度、是否肠化生、异型增生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慢性胃食管反流病症状、高龄、男性、肥胖、吸烟等高危因素,是指导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长段巴雷特食管被定义为化生的上皮累及食管全周且长度≥3cm。合并 质子泵抑制剂 (PPI) 疗效不佳的慢性胃食管反流病或 食管裂孔疝 (HH) ,且有较高的食管腺癌风险的巴雷特食管患者可考虑抗反流手术治疗。
3
食管炎性狭窄
食管炎性狭窄 (PES) 是胃食管反流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大约有7%~23%的食管炎患者可发生这类狭窄。
食管炎性狭窄治疗相对困难,需要加大质子泵抑制剂的剂量长期维持,食管扩张虽然安全有效但易复发。目前认为其最佳治疗方案是在充分药物治疗后行食管扩张加抗反流手术。
4
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的胃或其他脏器通过扩大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其严重地破坏了食管和胃交界处的抗反流结构,因此与胃食管反流病关系密切。研究显示,有50%~90%的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药物治疗无效且有逐渐增大和加重的趋势,被认为是胃食管反流病慢性化和加重的主要解剖学原因,所以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指南均强调合并食管裂孔疝的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适合行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国内外的抗反流手术实践也表明,慢性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的患者是目前抗反流手术的主要选择对象。
此外,反流监测等检查阳性、有慢性或复发性食管外症状(咳嗽、哮喘、咽喉炎、鼻炎、喉痉挛、肺纤维化等)及并发症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也建议考虑一下抗反流手术治疗。
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应用至今已有30年,早期的安全性、有效性已被充分证明。有研究显示,94%的患者在术后的随访中仅报告偶尔或更少的反流症状,90%的患者对手术治疗感到满意。
总之,忍,只会让症状缓解一时,但不会把病忍好。在正确的时间就要做正确的事,该吃药的时候吃药,该手术的时候,咱们也别含糊!
X 关闭
2021年北向资金流入超4300亿元 外资热情拥抱中国资产
尽管面临疫情反复等多重不利因素,外资在2...北交所董事长徐明:北交所成立以来股票平均上涨98.9%
北京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徐明8日表示,北交所...宁吉喆:2021年中国GDP将连续第二年超百万亿元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黄金消费市场渐回暖 “古法金”饰品获年轻消费者青睐
2022世界珠宝发展大会正在海口举行。8日在...观察:中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开通之“时”与“势”
杭台高铁首趟列车即将发车。张煜欢摄1月8...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十四五”起步之年良好开局
中国生态环境部7日在北京召开2022年全国...人社部发布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外发布了《...云南永善佛滩顺河梯级电站全面推进建设
日前,云南省永善县顺河村举行了佛滩顺河...中老铁路的背后 “税务专车”一路同行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仅需...哈啰出行投资成立装饰工程公司 注册资本200万元
企查查APP显示,3月18日,上海钧住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建筑工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